电竞直播

“太子”扎堆没球踢,英格兰人也开始发愁了

发布时间:2025.09.26

最近欧文去费迪南德节目做客时,又把大英足坛那个老掉牙的论调翻出来了——英格兰明明培养出一堆全球顶尖的年轻球员,自家联赛却很少给他们证明自己的舞台,这上哪儿说理去?

数据为证啊,英格兰U17队在2017年世界杯夺冠,U19队在2022年欧青赛登顶,U21队更是在2023和2025年欧青赛连续卫冕成功。这些冠军队里可都是被寄予厚望的未来之星,结果能在英超稳坐主力的那真是凤毛麟角。Opta数据显示,上赛季英超23岁以下英格兰球员出场时间只占4.7%。这比例,啧啧。

反观西班牙、葡萄牙这些国家,十八九岁的小年轻当主力那是家常便饭,亚马尔、佩德里这些小将都成俱乐部和国家队的双料核心了。长此以往,英格兰成年国家队的竞争力怕是要受影响。英格兰队最近几届大赛成绩是不错,可离“足球回家”那层窗户纸就是捅不破。

英格兰U21今夏欧青赛卫冕成功

富得流油的“烦恼”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道理放哪儿都适用。天赋是一回事,真正让天才成材的是高质量的实战锻炼。英超为啥难给本土年轻人出场时间?原因很简单——英超可是世界第一商业联赛,俱乐部都是结果导向的独立商业体,国家队发展需求?那可不是俱乐部优先考虑的事儿。

财政层面,赛季末每个联赛名次都值老鼻子钱了,更别说欧冠资格和降级名额了。从教练角度看,比起冒险让未经考验的本土小将“练级”,那些天天担心丢饭碗的英超主帅们,自然更倾向于用成熟的国际球员。

跟英超这些财大气粗、想买谁就买谁的俱乐部不同,西葡德法那些俱乐部大多靠培养并出售球员为生,成绩?那得给可持续发展目标让路,得努力维持“练级→出售→再练级”的良性循环。

今夏葡德法等联赛转会净收入状态

就像前面说的,英格兰不缺天才胚子,本赛季刚开始,就涌现出道曼(阿森纳)、恩古莫哈(利物浦)、布拉德利-伯罗斯(阿斯顿维拉)等一众小龄新星。不过,亮相只是第一步,后面才是关键。

萨卡、福登、阿诺德这些幸运儿成长路径难以复制,每一位“豪门太子”背后,都是无数在一线队边缘徘徊的青训球员,眼巴巴等着那转瞬即逝的上位机会。与此同时,球队还不断从海外引进成品球员。

今夏卫冕冠军利物浦豪掷千金签下维尔茨、伊萨克、埃基蒂克等球星,青训出身的昆萨却只能远走德甲,U21欧青赛MVP埃利奥特也被外租到维拉找机会。他们天赋是有目共睹,可在争冠球队那残酷的竞争环境下,也只能沦为牺牲品。

今年初的默西塞德郡德比,红军首次在英超排出无本土首发阵容,欧冠首轮又创下队史欧战首次无本土球员首发纪录。国脚阿诺德自由身离队后,红军“去英格兰化”已成常态。

昆萨加盟勒沃库森

卖青训,为平账

英超球队出售青训球员的倾向,也跟财政监管政策脱不了干系。不管是欧足联的财政可持续性规则(FSR),还是英超的盈利与可持续性规则(PSR),都对俱乐部滚动周期内亏损总额有限制。

由于青训球员注册权在俱乐部财报上账面价值几乎为零,在出售价款相同的情况下,能制造更高的账面收益(注册权处置收益=出售价款-注册权账面净值),青训球员就成了英超球队的“平账利器”。

今夏“PSR困难户”维拉被迫出售六岁就加入本队青训、出战167场的雅各布-拉姆塞,球迷那是黯然神伤,可也早就习以为常了。过去五年里,维拉陆续出售格拉利什、楚克乌梅卡等青训产品,获利2.46亿英镑,同期仅次于切尔西的3.65亿。

英超俱乐部近五年出售青训所获利润

诺丁汉森林自1941年来保持了每场联赛必有青训球员的纪录,去年12月险些因耶茨停赛而中断,还好18岁的扎克-阿博特进入替补席才得以延续。这局面部分源于森林23年为规避PSR处罚而出售青训翘楚布伦南-约翰逊的交易,讽刺的是,由于出售日期太晚无法计入之前赛季财报,森林没能逃过扣分处罚,险些降级。

纽卡主帅埃迪-豪去年夏天出售青训球员埃利奥特-安德森时忍不住吐槽:“我们这么干到底是图啥?”这位转会费4,100万欧元的23岁中场如今已入选英格兰代表队。

在“青训卖人榜”上排名第三的曼城青训质量那是广受好评,可近十年却只有福登一人成长为长期稳定主力。一方面,长期屹立于欧洲顶峰的蓝月用人标准颇高,普通球员难入一线队法眼;另一方面,据业内人士透露,曼城还把出售青训做成了一门生意,提供优惠付款方案激励他队购买球员,加入二转分成增厚未来收入,很多交易还附加了回购条款,方便球员发展顺利后为己所用。

至于早有“出租车”名号的切尔西,其“多买多卖”的经营模式就不必再多做介绍了。

蓝月“青训独苗”福登

卖青训固然有“利”可图,可别忘了英超要求本土培养球员报名人数不少于8人,每支球队都有填充本土球员名单的需求。于是我们看到,相近水平的年轻球员在英超内部循环,幸运的如帕尔默通过转会迎来新生,不幸的则迷失在了颠沛流离的生涯中。

算盘打得叮当响,唯独缺了人情味。10/11赛季英超平均每队拥有3.7名本地球员,到25/26赛季这个数字下降到了2.7。本地旗帜的缺失已成当今普遍性问题,他们曾是俱乐部与当地球迷间的重要情感纽带,如今成了“稀有物种”。

本赛季维拉、伯恩利、利兹联和狼队阵中已无本地球员,柯蒂斯-琼斯是利物浦队内本地独苗,曼联也仅有梅努和第三门将希顿来自曼彻斯特地区,可谁知道一年前还代表英格兰出战欧洲杯决赛的梅努前路在何方?

25/26赛季英超各队本地出生球员数量统计

闯荡之路

以往大英新星在母队缺乏机会时,通常会被外租至低级别或英超中下游球队锻炼,效果咋样那得看外租俱乐部技战术风格跟球员本人和母队要求适不适配,里斯-詹姆斯便是该模式的成功典型。可考虑到所有权问题,若不能为球队贡献立竿见影的即战力,年轻人想在新球队立足并不容易。

利物浦通过外租精细化管理,提高年轻球员外租锻炼的效果,埃利奥特、泰勒-莫顿、布拉德利都曾通过在英冠历练实现水平跃升。红军前体育总监朱利安-沃德便是从外租发展经理的职位晋升而来,足见俱乐部上下对外租工作那是高度重视。

然而对于更多年轻球员来说,外租仍像是“开盲盒”,前途未卜。也正因此,贝林厄姆的“非典型”成功路径引发了业界关注。

贝林厄姆的成长路径有望引领新潮流

比起英格兰赛场风格单一又竞争激烈的恶劣生存环境,长于培养年轻人的德甲、法甲乃至荷甲或许能帮球员接触多元战术,培养文化适应力,实现加速成长,再以成熟领袖而非新秀之姿回归大众视野。

历史上,英格兰足坛对输出人才持保守态度,球员和经纪人担心一旦离开本土圈子,国家队机会或商业赞助就会减少。再加上对文化和语言隔阂的忌惮,以及脱欧后大英球员占用非欧名额构成的阻力,各种负面因素令大英新星望而却步。

随着贝林厄姆、桑乔、吉滕斯等球星在海外取得成功,前往海外联赛不再被视为“曲线救国”,反而可能成为一条快车道。今夏小贝林厄姆、莫顿等新一批年轻球员勇敢迈出了外出打拼的第一步,他们会闯出属于自己的新天地吗?

多特蒙德的大英“三代目”吉滕斯回归英超

写在最后

阿兰-汉森当年那句 “靠孩子你什么也赢不了”,已被证明是谬论——只要获得合适的发展机会,年轻人真的能为球队赢得冠军。更何况,没有孩子,未来只会输得更惨。

英足总曾希望借脱欧之机把本土培养球员报名下限增至12人,英超却以“无证据表明外援限制有益英格兰队”为由否决。归根结底,英超与足总的底层动机截然不同,双方利益难以协调一致。

健全的足球产业是国家队竞技水平提升的基础,而当商业化做到极致时,又可能反过来制约本国球员的发展,世事便是如此有趣。当然,大英的烦恼是建立在高水平基础上的更高要求,对于“足球后进国家”来说,还是先把第一步做好吧

END             

作者橘猫,CFA/CICPA,曾就职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和国际足球管理公司,现于上市公司从事投资风控管理工作,运营公众号、播客「橘猫看球」

资料来源:

The Athletic

Original Football by David Skilling

相关资讯

热点资讯

热门比赛

今日共46场

比赛回放

热门标签